

近年来统计,国内有一千多台直驱机组的主轴滚动轴承失效;双馈机组也有几千台的各种滚动轴承或轮齿失效。
风电迅猛发展时期欧洲某知名保险公司的统计,在那4500多台故障的风电齿轮箱中表现在轴承上的占30%(约1350台)、表现在轮齿上的占39%(约1755台)、表现在风电齿轮箱轴、泵、联轴器、箱体、密封件等其它方面的占31%。
自那以后世界各风电齿轮箱制造厂和轴承制造厂都从优化齿轮箱或轴承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制造精度、制造材料、表面处理、润滑方式、润滑材料、优化滚动轴承轴向载荷、优化滚动轴承径向间隙、优化滚子接触角、优化滚子的波纹度、优化滚动轴承滚子修形、优化齿轮齿修形、优化行星传动结构、优化均载系数、安装工艺、试验验证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改进。
那些通常适用于恒速运行的船用齿轮箱或其他工业用齿轮箱行之有效的措施,用在风力机或风电齿轮箱上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都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只要风力机运行到一定时段,风力机的主滚动轴承、风电齿轮箱的滚动轴承和轮齿照样出现故障,而故障频率和故障面是不断地加剧。这引发我们的深思!只有找到导致出现这些故障的真正原因才能根治或减少这些故障的出现。
由于初始动力的风具有的随机性、波动性以及间歇性,风力机传动轴系-主轴—滚动轴承-齿轮-发电机转子系统就是工作在风的随机性、风的波动性以及风的间歇性的工况频繁突变的典型代表。因此该系统在运行时,要频繁经历启动、停机、工况变化、转速变化和负荷变化等瞬态过程。
主传动链故障首要原因——低频扭转振动
理论上认为造成风力机主传动链部件各种故障的第一个原因是:低频扭转振动。例如造成滚动轴承跑圈或轮齿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风力机设计阶段没有意识到风力机主传动链存在低频扭转振动。
风力发电机组是以风为能源的动力机械,不单是有没有低频扭转振动的问题,而在于“低频扭转振动严重不严重”的问题。
在国外某风力机制造公司于2011年也发现此问题,并和另一家公司以及国外某知名大学共同研究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轴系低频扭转振动。他们于2012年得出理论结论,2013—2014年以其样机作试验、验证,从2015年起该国外某知名风力机制造公司就在其新制的机型上都装用不同型号、低频、非线性扭转振动减振阻尼装置。
除了由于动力机械不均匀输出功率会造成扭转振动以外,不均匀吸收扭矩的工作机械,也会出现扭转振动。
风力机的低频扭转振动情况与风的时变性使风力机叶轮的不均匀吸收和输出功率的情况有关,在系统的振动特性不变时,当吸收和输出功率的波动越大,扭转振动的振幅也越大。
所有的工业机械,都发生过由于扭转振动而造成的事故。
如果系统存在低频扭转振动,风力机传动轴系统就会产生由低频扭转振动而引起的低频扭转振动应力,这应力是风力机装置本身所应承受的应力之外的低频扭转振动附加应力,这样就加重了风力机主传动链部件的负荷,当应力超过允许限度,就会使风力机轴系主传动链部件产生疲劳损坏。
当风力机的轴系产生低频扭转振动时,有以下几种现象:
1)轴系主轴发生扭转性的疲劳断裂;
2)轴系中的连接部件,如轴系的连接螺栓等等发生损坏,以致断裂;
3)轴系中各附件如油泵等的连接轴产生多发性的扭转疲劳断裂;
4)叶轮的轮毂和主轴的连接螺纹紧固件等发生磨损、磨松或断裂;
5)轴系中局部轴发生过热现象;
6)引起增速齿轮箱传动齿轮的脱开-冲击或齿轮传动部位发生点蚀、噪声以致齿牙折断;
7)引起各滚动轴承滚柱、滚珠与保持架脱开、冲击以致损坏;
8)使轴系中的各种过盈配合或红套部位发生严重松动(如过盈配合或红套的轴承的内外圈松动至跑圈)、错位现象;
9)机组产生纵向和横向振动;
10)机组的发电机装置发生严重的运转不平稳,导致电压脉动,影响电气设备工作不正常。
以上各种由于扭转振动引起的事故,根据低频扭转振动的强烈程度,有时仅出现一种,有时同时出现多种。
1. 把风力机简化为双质量系统
风力机传动装置的双质量系统简图中风轮部分的当量惯量为I1、发电机(或+齿轮箱部分)的转动惯量为I2,它们之间的刚度为K1,2。
在某风速下在风轮部分作用一当量的激励扭矩的低频扭转振动特性是:
风轮I1 发电机(或+齿轮箱)I2
简化风力机主传动装置的双质量系统当量图
风力机传动装置的双质量系统中,两个质量的振幅成反向,即a2=(-I1/I2)×a1,两振幅之比与两惯量之值成反比。只要大惯量风轮有微小的振幅,后面小惯量的主轴承、齿轮、齿轮箱轴承、发电机转子、发电机轴承的振幅就会被放大——相当于一个动力放大器。
风力机传动装置之所以会产生低频扭转振动,其根本原因在于风力机传动装置的轴系是低转速,不但具有转动惯量特性,而且还具有扭转的弹性特性,这种惯量与弹性的适当组合使得轴系具有固有的低频扭转振动特性。
由于风力机大惯量风轮的惯量会随其叶轮直径最高点的风速、风压、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低频扭转振动特性也会随之变化,其低频扭转振动特性是非线性的。
作为风力机,由于其叶轮叶片工作的周期性性质,使得作用于轴系上的扭矩为一周期性的简谐扭矩,而形成激励源,当激励力的频率与其固有的振动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将使低频扭转振动得到巨大的动态放大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轴系中所受到的扭转应力,导致轴系发生各种事故。
目前有99%风力机是刚性传动的双质量系统,它们都有个共同点:其系统的首部均为大惯量,艉均为小惯量。这样只要大惯量风轮有微小的振幅,后面小惯量的振幅就会成百倍到上十万倍地增大。
2.低频扭转振动产生的损坏表现
实际风力机传动轴系装置不同于扭摆。它属于两端都是自由的所谓“自由-自由”系统。各点的振幅都会很大。这种系统在运转时,将产生“滚振”现象。理论及实践上都证明“滚振”现象随工作转速的降低而增大。即“滚振”是属于低频也就是低转速范畴内的问题,实际上风力机主传动轴系-风轮是在低转速运转,一般都在十多转/每分钟。但是风力机传动轴系较短,在风力机大部分甚至全部运转范围内的“滚振”反而可能会变成为风力机低频扭转振动的主要表现。
由于低频扭振破坏属于疲劳破坏,除了低频扭振应力很大时,大部分情况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才有损坏现象出现,这样就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当风力机经常运转在非线性的低频扭振临界转速时,一般容易出现的现象为风力机的增速齿轮箱噪声大,齿面容易出现点蚀、剥落等摩损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断齿螺栓折断及滚动轴承跑圈,滚子、保持架损坏等事故。可以使轴系中某些位置经数分钟运转即发热,或造成轴折断等事故,当然低频扭转振动并不是不可能反映在风力机振动上,例如系统中有增速齿轮箱而且低频扭振比较严重时,当低频扭振交变力矩瞬时超过传递平均扭矩时,啮合齿轮会出现瞬时脱离现象造成轮齿的冲击-敲击。由于齿轮的冲击,使增速齿轮箱承受很大的扭矩,通过底座传到机座,也会造成风力机总振动或局部振动,以至造成风力机损坏事故。
- 上一条 探讨最新的叶片防止结冰方案 2018-03-29
- 下一条 风力发电机组传感器简介 2023-03-13